中国书画装裱自晋代以前问世后,由于其在抢救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,因之很快为朝野上下所重视。如两晋时期,虽然战乱频繁,但文化活动却很活跃。特别是戴逵、顾恺之、陆探徽、王羲之、王献之等人书画佳作先后问世,从而对装裱艺术发展,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南北朝时期,除前面提到的“宋时范晔”外,精于书画艺术的中散大夫徐爱、中书侍郎虞和、黄门侍郎巢尚之、淮南太守徐希秀、南朝梁尚书右仆射朱异,还有知名人士唐怀充、姚怀珍、沈炽文等人,均曾先后涉足装裱。特别是中书侍郎虞和,除为书法艺术著书立说外,还撰有《书表》专著,于制糊、防腐、用纸、除污、修复、装潢等均有“于理甚畅”之高论。此不仅为推广装裱经验,提高装裱水平起到很大作用,且为装裱业长足发展打下一定的业务技术基础。
此后,隋王朝统一南北,历时虽只有37年,但对文化事业却很重视,除组织一些知识分子开展文化活动外,还派出官员深人民间,收集遗作,藏之秘府,组织专人进行装裱和修复。上述各代对于装裱艺术的不断研究和发展,为唐宋书画艺术及装裱艺术大发展,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。
唐代,为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,由于政治上比较开明,政局相对稳定,因之经济文化事业发展较快。特别是李世民、李治、武则天、李隆基等,都很重视文化事业,相继罗致和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知识分子。诸如书法家欧阳询、虞世南、魏征、褚遂良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张旭、怀素等。画家如阎立本、李思训、李昭道、吴道子、王维、韩斡、张萱、戴嵩、韩滉、周肪等。文学家如王勃杨炯卢照邻、骆宾王、韩愈、柳宗元等。诗人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、刘禹锡、李商隐等。
由于文化界人才辈出,各类佳作随之大批涌现,各类作品收藏与交流也益趋活跃。“手揣卷轴,口实贵贱”,已见于书画市场。“收购遗书,重加锦帛”,在士大夫中随处可见。由于文化事业日益繁荣,从而使书画装裱艺术进人成熟时期。
宋代,为我国书画装裱艺术进入稳定提高的时期,虽然当时外患频繁,但文化艺术活动却很活跃。为创作较高水平的书画作品,朝廷于广泛收购民间精品的同时,先后于宫廷设立文思院和翰林画院,集书画高手于其中,按院体画的艺术要求,精心创作,致佳作纷呈。在书画装裱方面,为统一格制和不断提高裱件质量,宋神宗时,于文思院设六种待诏,装裱是其一。宋徽宗时于翰林画院设提举官,专司书画装裱。为显示朝廷对书画装裱的重视,北宋末和南宋初期曾先后以皇帝年号为书画装裱的格制命名。如宋徽宗宣和年间,曾以其“宣和装”年号为新设计的卷轴和立轴裱件取名“宣和装”。南宋高宗绍兴年间,又以“绍兴”年号为为新设计的装裱格制命名“绍兴装”。
由于唐宋两代文化事业发展较快,加之相关的书写材料。装裱材料的推陈出新和装裱理论的不断发展,从而使卷轴、挂轴、册页三大门类的装裱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,并驾齐驱,盛传不衰。唐宋两代,由此被人们视为中国书画装裱艺术成熟时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