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画的涵义和画的分类是我们鉴别古字画时遇到的第一关。不懂得书画的涵义和画的分类,也就无从鉴别。为了扫清这一障碍,还得要懂得这方面的常识。否则字画的优劣无法确定,价格的高低将无准绳,欣赏时也会失掉依据。
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。书画鉴定也就是泛指宣画-中国画、书法的鉴定。鉴定需遵循鉴定规律和一般原则。即时代艺术特征、艺术家或主体艺术特征、特殊的时空特征等作真伪价值的判断。
艺术价值的鉴定也是遵循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的艺术创造性(独特美的符号性)、历史文化性,以及独特性、稀有性的认定。国画(宣画):即用颜料在宣纸、宣绢上的绘画,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(薛宣林定性)
画的分类
一般科学的划分为人物、风景、静物。
从画的用料上可分为宣纸、宣绢等。
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:古画、新画、近代画、现代画等。
书画作品的个人风格,是书画鉴定的关键。书画家由于思想、性格、审美情趣、习惯及使用工具、方法等不同,书画作品的面目风情也就各异。
具体表现在运笔、用墨、赋色及章法结构等各方面。正、侧、顺、逆、提、按、起、倒等不同笔法;皴、擦、勾、点、晕、染、烘等不同画法;焦、浓、重、淡、清等不同墨法;青绿、浅绛水墨等不同赋色方法;疏密、高低、远近、虚实、上下、左右等不同的艺术处理,各个书画家都有自己的一般习惯或规律。
纵向掌握书画的时代风格,了解书画家的师承关系及其发展变化,横向掌握各个书画家与同时代人的不同艺术特色,多看,细想,默记,自然会熟悉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。这样,遇见一件具体作品,鉴定真伪就有了主要依据。
书画作品的印章、纸绢、题跋、收藏印、著录、装潢等要素,是鉴定书画真伪、判定时代早晚的辅助依据。
印章的形状、篆法、刻法、质料、印色等因时因人而异。宋印篆法不严。宋人讲究者印泥用蜜印,一般人用水印。油印出现较晚。
元赵孟頫始用圆朱文印。刻印明代出现了文派,清代有皖、浙两派。清人印文篆刻严谨。后人作伪书画,有的钤前代名家传下的真印,有的钤后人翻刻的假印,必须细心辨别。
在不同的纸绢上作画,有不同的效果。书画家各有自己喜用的纸绢。两宋时色白质细的纸问世。米芾与欧阳修通用一种色白发灰的纸,米芾还喜用黄色纸。
明代沈周、文徵明常用白棉纸,质松而易变黑。明正德、嘉靖间有一种近似洋纸的布纹纸,是写尺牍用的,清乾隆皇帝也曾使用过。明中期有一种粗绢,疏透如纱。明中后期有的书画家喜用米黄色的版绫。宋代四大书家都用熟纸写字,因其光滑。
元代才用生纸。早期多用绢,后期多用纸,这与画法有关。两宋画家多用水墨烘染,绢素为宜;元代以来,文人画偏重皴擦,用纸便于表现。一般讲,纸绢的时代特色对书画鉴定有一定帮助。前代的纸绢后代能用,这就有了用旧纸绢伪造前代书画的可能。后代的纸绢前人绝对不可能用,如有,必是伪造的书画。
为了比较准确地鉴定书画真伪,还必须了解历代作假造伪的一般规律。归纳起来有两类。一类是完全伪造,包括摹、临、仿、造 4种方式。
①摹。就是照着原件复制,从书画本幅到题跋、印记、装潢等,同原件一模一样。如唐代传为欧阳询、虞世南、冯承素等所摹王羲之的<兰亭序贴>,还有《丧乱帖》、《远宦帖》、《寒切帖》及武后朝王方庆进王氏一门书帖《万岁通天帖》等。
绘画摹本如宋人摹晋顾恺之的《列女仁智图》、《洛神赋图》等。彩色结构大多与原件相符,但风神锋芒多失,可谓“下真迹一等”。
②临。指沿用某家运笔用墨之法、位置结构、赋色题跋等习惯,临写某家的作品。宋代米芾一生临写了很多晋唐人法书,如三希堂法帖之一晋王献之的《中秋帖》,唐颜真卿的《湖州帖》,即为米氏一手所临。临写一般仅得其笔意,大多不得其位置,且时露本家意态笔趣。
③仿。仿近于临,如传世元赵孟頫的行书轴,元吴镇的墨竹卷轴,多为明中期前詹僖仿制。明祝允明大字狂草卷,为明末文葆光仿书。
明王宠小楷 《临晋唐帖》及明文徵明小楷,亦明人所仿,不知出自何人 ?前者行草,用笔流畅,运转自如;后者小楷,结体作弱,亦少变化。
④造。不管时代与个人风格,落上大家名款,大胆伪造。明清之际,地区伪造尤多于往昔,例如所谓“苏州片”,绢本,青绿工笔山水卷,大都署宋张擇端、赵伯驹、明仇英等款;“河南造”,绢本,黄庭坚、朱熹、岳飞等大名人的伪书;“湖南造”,绫本,明代冷名家的书画;“广东造”,绢本,设色唐宋人的人物花鸟画。
扬州、绍兴亦多仿造地方名家,如明代徐渭、陈洪缓,清代原济、郑燮等人的伪品。以上众多的伪造,如掌握了作伪特点及规律,还是比较易于辨认的。
表达书画装裱特点的用语:
蓑裱画:将字卷、字册裁成条或者片状装为立幅,或把立幅改成卷册、对联、横披等。
换就裱:将旧画心揭裱后仍用原配的凌娟装裱。
怯裱:又名俗裱,指不讲究的书画装裱。
裱残:作品有装裱,但已残破。
全色:书画装裱过程中,填补画面褪掉的色彩或补全画心破洞处的颜色,也称“添色”。
表达书画质地的好坏的用语:
麦黄色:绢地颜色多用麦黄或者深黄来形容,这是绢本书画保存最好的颜色。
葆浆亮:又称“葆光”,是画心和覆背纸犹豫长期摩擦产生的一种亮泽。
伤了:指书画质地因虫蛀、水湿或外力摩擦而损伤,若地子缺损,就叫“残了”“缺了”。
漂了:书画装裱时为了使质地洁白干净,就用漂白粉漂洗,虽然一时好看,但过一段时间往往会变得发黄,这叫地子漂过了,它往往使墨色伤神。
霉了:书画质地因潮湿而发霉,也叫“起霜了”,根据霉色则有黑霉、白霉、红霉之别。
煞了:使用稀疏的绢托纸作画,在修复时候一旦揭掉托纸,绢地就像纱布一样,造成原画墨色脱落,失去神采。
朽了:指书画质地酥脆,既无韧性又无筋骨,也称“糟朽”。
鉴别,并不排除任何旁证。但它必须在书画本身判定之后才起作用。其所以是如此,于二者的关系,不是同一体,因而旁证的可信性,必须由作为主体的书画本身宋对它作出决定。鉴别是最终目的,是为书画的真伪服务,为有旁证的书画服务,也为无旁证的书画服务,这就是所以对书画本身要有独立认识的必要。
最切实的办法是,认识从一家开始,而后从一家的流派渊源等关系方面渐次地扩展。一家认识了,开始与书画结下了亲密的关系,其他就比较容易过关了。
我们经常对鉴别,还不能不发生错误,第一在于学习唯物辩证法不够,对书画本身的认识不够,这是主要的。认识不够也有由于客观因素,如受到资料消灭的限制对某些实物已无法认识,或缺乏有系统性的资料,使认识不能有系统性的发展。
Copyright © 2015 北京美林印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油画书画扫描、宣纸字画打印、古代书籍、历代字画扫描欢迎前来咨询客服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501206号